贴近群众做一名有“温度”的司法人——海南政法职业学院毕业生何锦坤
何锦坤毕业于海南政法职业学院,2016届法律事务(基层法律服务方向)专业。现任洋浦经济开发区干冲司法所司法助理员。
司法所肩负着人民调解社区矫正、基层法律服务法律援助、普法依法治理刑释人员安置帮教、司法所建设及协助基层政府处理矛盾纠纷等工作任务
上午7点30分,干冲司法所司法助理员何锦坤早早地打开办公室大门,开始打扫卫生,整理办公室,为新一天忙碌的工作做起了准备。
8点整,何锦坤开始一天的工作。他首先对昨日的工作内容进行梳理总结,并对今天工作内容进行安排规划。接着打开电脑登录海南省社区矫正管理系统,查看每一位社区服刑人员的定位情况,这是一项每日必查工作。
(何锦坤与社矫对象王某某谈话谈心)
在面对回归社会解教人员时,何锦坤始终坚持真情工作法则,与刑释解教人员交朋友、常联系、定期回访、定期谈心,和他们讲解相关法律法规,防止再犯罪。他一直随身带着刑释解教人员回访记录等相关资料,及时掌握刑释解教人员的思想动态,并进行心与心的交流,真诚相待,实心帮助。
8点30分,5名社区矫正对象陆续到司法所进行报到,并汇报近期的思想动态。何锦坤便逐个对他们进行谈话谈心并记录在案、整理成册,不知不觉已经到了中午。“每天对社矫人员的谈心谈话和记录都是重点工作,尤其是两会期间,每天都要与各居委会联系,时刻关注矛盾纠纷问题,并下居委会了解掌握重点社矫人员的动态和思想。”何锦坤告诉记者。
中午12点,简单吃完午饭,何锦坤立刻对一起交通事故赔偿纠纷案件进行调解。“这场交通事故的主要责任人是你,你得赔偿我的损失。”“你不就是想趁机多要一些钱吗?还好意思在这里强词夺理。”在洋浦经济开发区干冲区儒兰居委会里,李某某与陈某某因为交通事故产生的补偿问题发生了纠纷,于是两人相约到干冲司法所找到了工作人员何锦坤,请求他帮忙解决双方矛盾。耐心听完双方当事人的意见和建议后,何锦坤从法理、人情、家庭等多方面入手,并在双方之间来回交涉做思想工作,消除双方怨气。经过2个多小时的调解,最终调解成功,双方签订了调解协议书。事后当事人为表谢意,拿出了1千元递给何锦坤,但被他言辞严厉地拒绝了,他说:“不用感谢我,这是我应该做的。”
(何锦坤对交通事故赔偿纠纷进行调解)
虽然调解员和法官一样,要在处理纠纷时运用法律知识,进行责任划分。但和法庭上“法、理、情”的顺序相反,人民调解工作经常要按照“情、理、法”的先后,“一定要感同身受和站在对方的立场,不能快刀斩乱麻,如果调解员操之过急,在刚开始就搬出法律法规,那么很有可能就会激化双方矛盾。”1年多的基层司法所工作年限虽然不长,但是已经让附近不少人认识了这位热心肠的“和事佬”。谈及对基层法律服务工作的感想,何锦坤时刻严格要求自己,从不以权谋私,不乱用职权,在涉及法律问题上他从来不偏不倚,以法律服务工作者准则和维护公平正义的神圣使命要求自己。谈到这,他又聊起了一段往事。
2018年7月,南便居委会李某某的孩子突发疾病,便送到干冲医院治疗,因送救不及时致孩子死亡。事件发生后,家属情绪非常激动,30多人打着横幅,抱着遗像,并在医院门口设灵堂,摆花圈,要求院方给出一个满意的答复。由于医院地处较为繁华地段,围观群众迅速将医院门口和街道围的水泄不通,致使医院工作几乎处于停止状态。接到电话的何锦坤,马上联系村调委会其他人员,在赶往现场的路上研究解决方案。通过细致耐心的做思想工作,死者家属同意安葬死者,并不再闹事,但前提条件是要求院方一次性赔偿40万元。为了更好的解决矛盾纠纷,何锦坤来回奔波在医院和死者家属两头,积极做着家属的思想工作,讲明事故发生的原因不是院方的责任。最终当事人同意他的调解方案,由院方一次性给予3万块的慰问金,一起可能激化的群体性事件在何锦坤的努力下终于得到了平息。
与记者聊完过往的工作经历,稍事休息后,下午3点30分,何锦坤便到区内距离司法所最远的公堂下居委会对矛盾纠纷、涉黑涉恶情况进行排查,同时向四名重点管控的社区服刑人员进行走访,了解他们的工作、思想、社交等情况。“小李,你妈妈每天在菜市场卖菜很辛苦,你要经常过去帮妈妈的忙,多为她做一些事情,不要让她太操劳了。而你自己也要努力改造,好好表现。”何锦坤走进刚满20周岁的社区服刑人员李某某家中,与他进行谈心谈话,并鼓励其积极改造,争取回归社会后做一个对社会和家庭都有用的人。
(何锦坤在管辖社区进行法律宣传活动)
走访结束后,时间已是下午4点30分,何锦坤又与同事们马不停蹄的赶到管辖社区进行法律宣传活动。“大姐,拿份公共法律服务宣传资料看看,我们要学会懂法、守法、用法……”。“有的问题,今天没遇到或许明天就遇到,希望以后多举办这样的活动,我们多学点法律知识才能更好地维护自身的合法权益。”这位大姐表示,回去之后,她将向村民群众宣传法律知识,把今天学到的法律知识和相关法律求助技巧向群众传达。
何锦坤深切地体会到:一些群众不学法、不懂法导致法律意识淡薄是造成民间矛盾纠纷的根源,而最得力的措施就是通过深入持久地开展法治宣传教育,普及法律知识,让人民群众知法、学法、懂法、守法,用法律武器保护自己的合法权益。
为了使法律知识达到家喻户晓、人人皆知,2018年,何锦坤解答群众法律咨询30多人次,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20多件,发动法制宣传6场,发放宣传资料800余份,宣传书50余本,制作宣传标语12条,受教育人数达1000余人,创造了良好的全民学法氛围。
法律宣传活动结束后,已是下午6点15分。据统计,何锦坤当天共走访了3个社区、与5个社矫人员谈心谈话共三个多小时,做了4份走访笔录、询问时间累计3个小时。目前经手的社矫人员达40个,调解案件有七件。为了搞好法律服务工作,他经常下村入户,活跃在大街小巷,深入到群众中间,不断与辖区群众拉家常、交朋友,密切感情,逐渐成为干冲区群众家喻户晓的人物。群众遇到法律难题都知道去找他,很多难题与矛盾纠纷在他面前都会迎刃而解,树立了基层法律工作者的职业形象,并获得了良好的社会评价。
(何锦坤走访社矫对象李某某)
当记者问起当初为何要从事基层法律服务工作时,这个年轻的小伙子露出了腼腆的笑容,“从小我就有个当警察的梦想,觉得穿上制服很帅,可是后来接触到司法这块后,我觉得能为群众提供法律服务、调解矛盾纠纷、帮助社矫人员回归社会,这些都是我工作中一直前进的动力。”何锦坤向记者说道。采访结束后,记者深刻感受到何锦坤以及更多的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们,每天干这些细枝末节工作的意义了,他们就是在用自己的实际行动,让阳光照射进每一个角落,做一名有“温度”的司法人。